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日語的“外來語” About Japanese loanword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傳播的先驅,語言的發展無法獨立於認知系統與社會文化因素之外。在日本文字的發展歷程中,大和民族雖有自己的語言系統,其語言系統從沒有自己的文字到從表音到表意,到最終形成體系,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日語的“外來語”作為文化傳播載體,也經歷著這樣的過程。“日語自古以來就深受外來語的影響,外來語”就像日語的標記與最要的認知系統。外來語可以說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溝通的橋梁。本文將從外來語出發,分析日本人對外國文化的態度和吸收借鑒情況。 

日本語在與漢語接觸後,漢語中眾多的抽象名詞才進入日本原有的語言中。以下是日語外來語的發展歷程:

1.最早對日語產生深刻影響的語言是漢語。

    日語在初始時期,並沒有現在的平假名、片假名,而是完全的漢字。日本是在與中國文化接觸後,大和民族才首次與文字遭遇,從此才學會了書寫。日語的“假名”(字母)不過是漢字的變體。最初先是漢字和漢語詞彙進入日本,並造就了日本的書面語;在大和民族與漢語相遇時,漢語中的抽象名詞,在音、形、意三方面對日語體系產生深刻影響。剛開始的時候,漢字並沒有表意的成分,而僅僅用來記錄日語本身的發音。於是就有了通篇由漢字組成的《萬葉集》,後來又經過不斷的簡化,音節之間的代用簡化了很多的漢字而成了萬葉假名。日本在彌生時代就已經接受了中國的漢字。其後經過長期的摸索才形成了後來日本的文字體系。

    日語中的平假名、片假名,一般認為是從漢字中演變而成,是以漢字為母體演變而來的音節文字。日本語言中的漢語成分提供了文明開化的火種。日本文化對漢文化的吸收可謂如饑似渴。相傳當時的文人墨客仰慕晉朝的文化,臨摹草書借漢字的草書而成平假名;片假名相傳是僧侶們在引進漢唐的佛教文化,抄習經書完成的取漢字的偏旁冠腳創制而成。川、草、木、日、月、雲、霧,等漢字日本,但日本人可按照自己原有的發音來讀這些漢字;但像漢語中的自然、道德、政治、經濟、風流、文學這類抽象名詞,因日語中原本就沒有相應的詞與之匹配,便只能模倣漢語的發音來讀,有些漢語詞輸入日本後,意義已自然而然地發生了變化。

    日本近代學人漢文程度都很高,漢語詞在傳入日本後,其中不少意義也不同程度地發生了變化。許多學人對漢語詞的原意加以改造,使之適合於作西文概念的譯語。日語中的漢語詞匯以及來自古朝鮮語,阿伊奴語的詞匯也應屬於外來語。

2.外來語不只是日本的文化進程也是縮影。

    外來語是國際政治、經濟、商貿、科技、思想、文化等領域的交際、交流所帶來的結果。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多和合作的深化,外來語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外來語的引進和吸收,從某種意義上說,對社會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日語當中外來語如此之多,使用如此之頻繁,可以看出日本人不僅學習外國的語言,還善於學習外國一切先進的事物並加以整合利用。外來語不只是一種文化傾向,更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各個歷史階段對外交流的情況,它是在不斷地與外來文化進行接觸、交流語言接觸的結果。日本人在交流的過程中吸收著外來文化的精華,不斷的豐富和發展本國的文化。語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尤其是近十年來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話都在社會、政治、經濟、外貿、法律、科學技術、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現了大量新的詞彙、新的術語及新的語義。冷戰結束後,各國之間的貿易關系也逐漸的頻繁,因此關於金融、貿易方面的外來語也日趨增多。這些先進的生產方式通過外來語這種方式傳入了日本,加速了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日本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進入IT時代語中的外來語增加的趨勢不斷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勢必要接觸到日益增多的外來語新詞。在電腦已經普及、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用片假名書寫的外來語反而能顯示出它的便利性。日本文化中的中國文化的影子比比皆是。近代當日本與西方語言遭遇後,大量採用漢語抽象名詞去譯西方概念。中日在兩千多年的交往中,語言和文化都在相互交織,相互滲透。在現在已經自成體系的日本文化中,隨處可以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像。

3.日本人對通曉所有外來語也有困難。   

    當日本在近代與西方相遇後,便大量使用漢字和漢語詞去譯相應的西方名詞、術語日語中用片假名標記的外來語,所以用片假名直接把外來語拼寫外來詞語在當今的日本已司空見慣。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新詞,常常連他們日本人自己也如墜入五里雲霧。  

    
在外來語爆增的浪潮中,日本政府部門甚至下令要目本國會國語研究所把一些難懂的、生僻的外來語譯成漢字詞語。使用外來語者,反對把外來的詞語一一譯成漢語詞語。因為用片假名書寫外來的詞語,可以了解新語的出處,而且容易從日語轉換為外語。日語本身的特點之一,就是適于吸收外來語。他們擔心如果把用片假名書寫的外來語都改為漢字書寫的詞語,就會使這種漢語詞語在日語中泛濫。

   
外來語泛濫成災的嚴重性,早就引起日本有識之士的憂心。這些不斷增多的外來語也增加日語學習者的負擔和困難。外來語翻譯成片假名之後難免是怪腔怪調又拗口,在發音和背誦等都面臨嚴峻考驗。對一些日本高齡者來說,外來語的增加亦確實給他們帶來了許多不方便和苦惱。對日本老一輩人來說,難免有跟不上時代腳步的感傷;對年輕人來說連看報紙都覺得文句艱澀、難以下嚥。在日本,對外來語現象有些討論,他們認為如果隨意使用外來語,也會造成語言的混亂,帶來負面的影響。但外來語增加的趨勢絲毫沒有減弱跡象,詞匯量也不斷增多。毋寧說這種景況還在增強,而且這種趨勢卻是難以阻擋。 

4.文化的混融性造就外來語風潮

  日本語狹義的外來語主要是指從西方國家的語言中借用,並用片假名書寫的詞。外來語潮流始於17世紀日本和荷蘭人接觸的過程,極盛於明治維新時期,大量吸收歐洲人的觀念技術、思想文化。

    日本吸收西洋文字的高峰時段有兩個:一是明治維新前後;一是二戰以後。從16世紀以來,由於葡萄牙和荷蘭的貿易關系,葡語與荷語就經常出沒於日語當中。真正意義上的外來語,多是在明治維新以後引入的。基本是以英語、德語、法語為主要的外來語引入來源。其中英語的使用範圍最為廣泛。其次是德語和法語。德語被廣泛應用在醫學領域,如:ウイルス(virus)病毒,リンバ(lympba)淋巴。法語外來語一般被廣泛的使用在藝術領域。如現代美術、音樂、時裝、美容等等的各個方面。如バレエ(ballet)芭蕾,バイオリン(voilin)小提琴,

  日本人積極的學習西方的語言和先進的技術,外來語已深入了日本社會的各個角落,在日本外來語占有大約12 %,外來語的使用已經成為了日本人語言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外來語的使用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一種時尚。在外來語、外來文化的影響下,日本人也就有了西方人的想法、見地、思維豐富著自己本國的文化造就重大的飛躍。片假名的存在為外來語的吸收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現代化通訊傳媒的推廣,外來語在日本民眾的心目中,已經成為了歐美化、現代化的代言人,給人一種新穎、高雅、時髦的感覺。外來語的限制和規範使用,也成為了日本國語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日本人每天以驚人速度繁殖的外來語使得外國人見外來語就嘆息生畏。近年隨著中國茶文化的流行與交流,「ラーメン(Rahmen,拉麵)」、「ウーロンチャ(Uhroncha,烏龍茶)」、「プーアールチャ(Puharucha,普洱茶)」、「ギョーザ(Gyoza,餃子)」、「マーボードーフ(Mahbotohfu,麻婆豆腐)」等已經成為全日本社會耳熟能詳的語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西洋文化對日本人的影響,多在於科學技術、時尚藝術、化學材料、電腦、電子、通訊,許多新名詞、新玩意像狂風暴雨一樣鋪天蓋地而來。這些雜源的文化融合而成的大和民族透文化的載體——語言,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使之適應不斷發展的現實需要;日本人對社會、對世界的理解也就比別的種族更深一層,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並使之完完全全的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語言歷來被認為是民族認同和民族內聚力的重要因素,從而成為民族識別的一個重要標誌。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語言接觸的結果,必然會出現語言影響,而語言影響必然會導致語言變化導致語言產生的變化是“語言變化”。為了民族自身的經濟和文化等的發展,我們總在吸收著外來的先進文化,當我說話時混用英語、日語等各國詞彙,出版物和廣告裡也充斥著外來語,甚至連詞典裡都找不到的資訊語言。外來語在日文發展佔據的份量甚至遠遠超過原生的日文詞彙,喧賓奪主成了日文的主要系統。在二十一世紀之初的今日,全球化 (globalization) 及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與身份認同問題也造就強勢文化的滲透。日語外來語有助於語言內涵逐步深化,辭彙系統更加擴展進一步增強社會交際的需求。日語在主體性(subjectivity)與整體性(totality)的解構(deconstruction)下,也在追求主體文化的再建構(reconstruc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Chinese slang and buzzwords learning series Normally, a word or expression from a particular subject area that has become fashionable by...